当前位置:首页诗词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简解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评述

奉寄安国大师兼简子蒙

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
岩光分蜡屐,涧响入铜瓶。
日下徒推鹤,天涯正对萤。
鱼山羡曹植,眷属有文星。

诗词中文译文:

怀念拜见安国大师并接受教诲的情景,
并且听闻大师佛法精义如蚌壳般珍贵。
山上的阳光透过竹鞋底洒落,
溪流的涛声进入铜瓶之中。
底下的人们只看见仙鹤飞翔,
而远离天边正对萤火虫飞舞。
像鱼山仰慕曹植的文采般,
我也有文学之才的亲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作品,描述了他怀念拜见安国大师的情景。他回忆起当年拜见大师时,大师讲解佛法的场景,也听闻了大师经传的精髓。

诗中以艺术伎俩为表达手法,通过岩光分蜡屐和涧响入铜瓶的描写,展示出当时的山间景色,强调了其清幽宁静。诗中山光岩石和涧流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与李商隐崇尚禅宗的心境相呼应,也体现了他推崇佛教文化的态度。

诗句中提到的鹤和萤火虫,分别象征着超凡脱俗的仙境和平凡而光明的世界。将这两个形象放置于日与天涯之间,暗示了两个世界的差别和距离,强化了诗中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诗中,鱼山是指南京市江宁区鱼山,李商隐通过鱼山羡曹植来形容自己也有才华横溢的亲属,强调了自己所属家族的卓越才能。同时也在间接表示自己可能拥有文学才华。

整首诗以山水、仙境和家族成就等多个意象展示了李商隐内心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和完美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