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词

和禅月大师见赠

简解

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支。
漂荡秦吴十馀载,因循犹恨识师迟。

评述

和禅月大师见赠

高僧赐我一首七言绝句,
顿时心灵舒畅,展开白色的眉毛。
如山谷中盛开的花,美丽的日子,
如清澈的湖底,月亮圆圆的时刻。

应该看到法界中的千叶莲花,
也应该愿意割一枝人间的桂花。
我漂泊在秦国和吴国十多年,
一直追随着佛法,可惜认识这位师父晚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给禅月大师的一首赞颂之作。罗隐以一张禅月大师的诗作为回赠,表达出对大师慈悲教导的感激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大师才情出众和高尚的人格品质,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对禅月大师的敬仰之情。

在诗中,禅月大师用一首七言绝句“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赠给罗隐。罗隐感受到了这首诗的美妙和神奇,他感叹禅月大师才情出众,高尚如花,清澈如湖。禅月大师的诗作让罗隐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和解放。

接着,罗隐表达了对禅月大师的感激。他希望自己能够观察到法界中无尽的莲花,理解佛法的奥义;并且愿意将一支桂花献给人世间,以表达对佛法的赞颂。这是对禅月大师及其教诲的一种回报和感恩。

最后,罗隐回顾了自己漂泊流离的经历。他在秦国和吴国漂泊了十多年,一直执著于佛法,但却一直迟迟没有机缘遇到禅月大师,深感自己认识师父的时机来得太晚,对此深感遗憾和惋惜。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月大师教诲之恩的感激之情。通过以善美的形象描绘禅月大师,强调了佛教教义的陶冶人心和启发人灵感的力量。罗隐同时也表达了对禅月大师的敬仰和心灵上的依托,展示了对佛法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禅月大师的崇拜和赞美,以及对佛法的敬仰和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