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词

洗竹

简解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节下书。

评述

《洗竹》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王贞白。诗中描绘了道院中竹子茂盛的景象,并以此隐喻人生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大致为:在道院里竹子茂盛,教人略加修剪。弹琴饮酒之时,观赏竹林的宽松间隙。不急着朝结实而来的双凤,而是要长杆钓巨鱼。剪下锦箨(竹枝)来做冠冕,增添自由自在的气息。摘下玉笋(竹笋)来烹饪清淡的美食,充实清静的生活。偶尔想起那三天的事情,自己亲自写下寄给琅玕节(指朝廷高官)。

诗意上,作者通过道院中竹子的修剪和自由生长,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思考。竹子虽然修剪了一部分,但仍保持着宽松的姿态,象征着自由自在。诗中提到不追求华丽的成果,而是希望能有长杆钓巨鱼的心态,意味着对于重要事物的追求和坚持。同时,剪下竹枝来做冠冕,摘下笋子来做饮食,突出了清淡和静谧的生活态度。

在赏析上,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追求。通过竹子的修剪和生长,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于自由与宽松的追求。同时,诗中的锦箨和玉芽,侧面展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对于精神追求的坚持。最后一句提到写寄给琅玕节,意味着作者的思考和感悟被传递给高官,表达了作者对于境遇和社会影响力的关注。

总之,《洗竹》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道院中竹林的景象,并通过竹子的修剪与生长,隐喻人生的追求。诗词既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又对自由与宽松的追求有所思考,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求索精神。